爱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爱书网 > 燃烧的海洋 > 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重建

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重建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在第一场宇宙战争中,人类的损失极为惨重。

战争结束的时候,人类人口由战争爆发前的二十五万亿,减少到了不足五万亿,损失了百分之八十的人口。

更严重的是,在这场战争中,人类几乎损失了半径一千光年内所有可以开发的恒星系。

事实上,当时的毁灭半径已经扩大到了两千光年,只是在一千光年到两千光年之间的星系并没完全毁灭。

所幸的是,人类坚持到了最后,成为了幸运儿。

在这样的战争中,已经没有胜利与失败的区别了,即便是胜利的一方,也会因为战争的巨大损失而大伤元气。

可以说,幸存下来的,只称得上是幸运儿。

摆在人类面前的,是一条极为漫长的复兴之路。

当然,通过这场战争,人类文明也对宇宙战争有了一个较为清醒的,或者是较为准确的认识。

这就是,宇宙战争的持续时间,与战争双方的活动范围有直接关系。

更重要的是,宇宙战争的最终结果,很有可能是活动范围大的文明幸存下来,而活动小的文明就此灭绝。

虽然这场战争的幸运儿是人类文明,而不是活动半径更大的“星敌”文明,但是人类能够取胜,除了战争初期的谋略之外,也与“星敌”文明的大意轻敌有关。如果“星敌”文明从一开始就采取“通杀战术”,那么最终毁灭的肯定是人类文明,而“星敌”文明在遭受重创之后仍然有复兴的机会。

战后的三千年,被人类称为“第一次大重建时代”。

需要重建的,正是人类文明本身。

要知道,以人类文明在战争爆发前的基础,特别是科技基础,绝对不是五亿人口就能承担得起的。说得简单一些,人类文明的科学技术·需要二十五亿人来承担,仅仅五亿人根本就无法支撑起庞大的科技力量。

在宇宙时代,科技力量几乎是一切物质力量的基础。

结果就是,人类在第一次大重建时代·首先要做的,就是恢复文明的人口规模,让已经逝去的二十亿同胞复活。

问题是,资源、特别是能源从何而来?

当时,人类文明的能源单位已经不再是焦耳,而是“秒能”。其基本定义是,太阳在一秒钟辐射到宇宙空间中的能量。

这是个什么概念?

如果用焦耳做单位·一秒能就等于三点八六乘以十的二十六次方焦耳。

也就是说,如果这些能量全部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,即这些能量全部是由物质转化而来的,相当于太阳每秒钟损失四百万吨物质!

再做个简单的对比,人类文明在méng昧时期消耗的能量,大概只有一秒能的万分之一。

显然,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能量单位。

如果用能量来衡量人类的文明活动,那么建造一艘千万吨级的探险飞船·大概需要一秒能的能量,而以纯技术手段复活一万个人,就需要一秒能的能量·制造一枚中子星级的太空飞梭,则需要大约十秒能的能量。

可以说,人类的任何活动,都可以用能量来衡量。

显然,太阳系蕴涵的能量,根本不足以使人类文明快速复兴。

所幸的是,人类中的科学家、特别是最顶尖的科学家都生活在太阳系里,是这场战争的中的幸存者。

当时,科学家提出了解决办法。

比如,把木星这样的气态巨行星改造成星体级的聚变反应堆。如果木星有十分之一的质量转化为能量·就相当于五乘十的二十次方的秒能,也就是大约五万亿亿秒能,因此一颗木星这样的巨行星,就能复活二十万亿人,足以使人类文明恢复到战争爆发前的状态,甚至有所超

当然·还有更加疯狂的想法。

比如,一些科学家就提出,应该利用空间能量,因为空间能量是比星体能量更加巨大的能量源。

只是,最现实的办法,就是改造一颗气态巨行星。

当然,人类没有选择木星。

原因很简单,木星是太阳系里的第二大星体,质量大约是第三大星体,即土星的三点五倍,如果木星毁灭、哪怕只是质量减少十分之一,所造成的空间崩溃,也将对不远处的地球造成灾难xing的后果。

要知道,人类暂时就只有太阳系这一个家园了,而在太阳系里,适合人类居住的星体都易受到影响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