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爱书网 > 情殇宋金 > 第五十六章、李少卿风云官场 黄侍郎仕途坎坷

第五十六章、李少卿风云官场 黄侍郎仕途坎坷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第五十六章、李少卿风云官场 黄侍郎仕途坎坷

张邦昌邀请黄潜善到自己的府中小叙,潜善不好推脱,就随少宰进到了张府,张府的管家像似知道会有客人造访,早在书房里泡好了武夷岩茶,张邦昌喝了呷了呷茶水,品了品味儿,然后长叹了口气,说:“兄弟对蔡攸的为人有何种看法?”

“伸张正义,大义灭亲,乃潜善学习之楷模。”

张邦昌摇了摇头,言:“兄弟的结论下得过早,蔡攸的做法另有图谋,他不是为了社稷,也不是为了百姓,而是为了自己的一枝独大。”

“无论蔡攸的目的如何?调查宋江的死因都是刻不容缓。它事关朝廷的利益,事关军心和民心的稳定。”

张邦昌点了点头,说:“理是这个理,目前蔡攸所做之事,上符皇帝之心,下合百姓之意,你我理当力所能及、不遗余力,不过你的师弟李纲做的很对,他似乎早就看透了蔡攸的心思,可知召回李纲就是那蔡攸主意?”

“潜善哪能和师弟相比?我和李纲同是黄履的学生,可是因为老师和章惇亲密缘故,皇上不予重用,要不是大人的从中帮忙,潜善至今还在高安,而师弟就不同了,他屡屡直谏,以下犯上,皇上始终包庇不予惩处,要不是过分地伤及到皇上尊严、太师的利益,皇上就不会舍得将他贬谪到福建的沙县。”

原来李纲的祖先是无锡人,出自唐朝的宗室。他们家的老祖宗,在唐时因宗室身份出任过建州刺史,因此家族从那时起就定居在福建。到了唐末为了避战乱迁至邵武一都。

父亲李夔是神宗元丰年间科举的进士,后调任秀州(今浙江嘉兴)当亭尉,没过多久又移任松溪亭尉,再后又任池州军事推官。没有多久转钱塘知县,钱塘知县任期不到三个月就被调任延安。这延安是宋朝的前线,是军事要镇,有易守难攻的特点。

在延安不足一个月,夏人倾国数十万兵马来进攻,由于兵力悬殊太大,李夔和吕惠卿坚持守城的御敌方略,致使延安得以平安。

不久夏军在米脂之役得胜后,扬言要聚三十万之兵马前来进攻延安,大兵压镜,诸将吓得屁滚尿流,弃城而逃。李夔、吕惠卿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,坚决主张按兵不动,又虚张声势,似无怯意地在城墙上说笑,确实有那诸葛亮之风。夏人见状,恐怕有诈,认定有备,心怵终不敢来犯。

不久李夔进京任正少卿,宗泽接替他在延安的职务。后来他又升任太常少卿。因为跟随章惇反对向太后立端王为帝,向太后垂帘时就以李夔莫须有罪名将他贬谪。李夔看透朝廷黑暗,不想涉足官场。还没等朝廷将自己贬谪何处,就与舅舅黄履告别,向太后请辞回家,去邵武一都种地务农了。

徽宗一开始倒还没把李纲当外人,对他青睐有加。李纲考中了进士乙科以后,发榜之日,皇帝“顾问再三”,也就是关照过了三次,特旨升为甲等,他父亲李夔的事情本来不能和章惇一样对待,李夔只是附和之人,当时对他处理似乎太重,也怪他的脾气太拧,如今就在他儿子身上做点补偿吧。

徽宗是这样想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所以,他紧接着就授予李纲承务郎、镇江教授。

在镇江还不到两年,李纲就被召回,在京城做了“国子正”(国子监的职员),很快又被任命为监察御史,徽宗十分喜欢他,虽然李纲有经常议论朝廷弊政的言行,但他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,不但才高八斗、 出口成章,而且温文尔雅、清新俊逸。徽宗实在不舍责罚。

李纲成为监察御史后,在一次朝堂议事上,他向皇帝陈述了《论水便宜六事奏状》,李纲当头棒喝在朝堂上的君臣:“水灾问题非同小可。要想救灾的话,那些劳民伤财的花石纲,能省就应该省,各地凡是受灾的,秋租应一并豁免,水过之后,安置居民,借贷赈济,无令复业,无使失所。总之要安抚好老百姓。”对于玩忽职守的水官,李纲则提出:“要诛水官之,不胜任者,以正典刑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