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爱书网 > 回档一九七八 > 第151章 受益

第151章 受益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李默也正常了,只要别动手就行。

李广平上街买对联,六斤来了,一进门就说:“小默,真的很感谢你啊。”

“六斤大哥,为什么感谢我?”李默一愣神,自从大棚蔬菜走上正轨后,他没有管乡亲们的事,也没有问六斤家的情况。

“真的感谢你,”六斤进门,瞅瞅了李家,也是一脸的艳羡。

李家房子从内到外都是李默设计的,虽然比较豪华,但如同李默为人一样,十分低调,家中的装璜一律将所有亮晶晶、金光灿灿的布置抛除,包括裸露在外面的不锈钢,都涂上不同颜色的防锈漆。可无论怎么低调,也远远领先这时代农村所有的房屋。

其实李默改了又改,若是按照他第一次设计的房屋来修建,那才叫惊艳,当然,弄不好李家一大家子真的不得安宁了。

李默搬来椅子,让六斤坐下,又替他倒茶。

六斤喝了一口茶,说了真相。

去年破圩,六斤家也受到惨重的损失,房子被洪水冲垮了,新房,装璜肯定会有的,这些钱整白花了。

还好六斤对李默一直很相信,看到李家买船,他也买了一条船,有了船,家中能搬走的财物,基本上都搬走了,不然损失更大。

去年,李家一大家子住在巢市,六斤一大家子是住在圩埂上的破草棚里。但六斤还有一辆汽车,索性将汽车开走,跑到外面接业务。因为李默以前也说过,抽空了,可以挂着乡政府的名义,到外面接业务,增加收入。

去年肯定有空了,再加上这几年的阅历,六斤比以前更加能说会道,也有了一些交往人的经验,总之,去年虽损失惨重,六斤也额外得到了一些收入。

然后六斤就听到李家在用船装建材,他也醒悟过来,这时候装建筑材料,得省多少运费?又将汽车开回来,房子被洪水冲垮,还得要建啊,另外他的二弟也渐渐长大了,要不要装备房子?

这样,他欠下的债务不到后年是还不清了,六斤说的后年,实际就是明年,86年。

李默只是静静地听着,救急不救穷。

况且六斤家也不穷,盖了两栋瓦房,手中还有一辆汽车呢。实际上六斤跟着李家走,这几年已经无形中获益多多。

这些不是六斤要感谢李默的,今年春天,他家连续盖了两栋瓦房,欠了不少债,农村人一欠债,心里面就会急得慌。六斤准备“发浑”,利用手中的车子,贩鱼贩菜……也就是准备进行大规模的贩买贩卖生意。

但他忽然想到了李默以前的嘱咐,“小打小敲”的没问题,不能大规模的贩买贩卖,他又犹豫着不敢动了。严打还在继续,也进入了高峰,按照李默的话来说,就是上面下达指标抓人了。

周边地区有几个胆子更大的人,提前做了大贩子,在下半年激烈的严打中抓了起来,有的判了五六年。六斤吓坏了,幸好当时他想起李默的嘱咐,不然弄不好这次也被抓起来判刑。

只要他进去了,一大家子立马会倒下。

李默默默地听着。

这次严打严到什么地步呢,偷一块钱能被判死刑,一个女子与十名男子发生性关系被判处了死刑,一个青年为女友拍了一些穿着暴露的相片被判处死刑……上次捅老杜的几个小流氓,赵成忠是死刑,余下的要么是无期,要么最低二十年。总设计师也知道会出现一些冤案,但他说了一句,我们保护了大多数人的安全,这就是人道主义。

不这样整,国家马上就乱掉了。

然而终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,即便是严打,也没有解决就业问题。加上穷的穷,富的富,有的人穷困潦倒,看到别人富了,于是走上了歪门斜道,几年后,车匪路霸,黑涩会纷至沓来。

但许多投机倒把罪真的很冤枉,而且83年国家明文规定,允许农民个人或合伙进行长途贩运,这种行为也不算是投机倒把罪。然而这次严打中,也有几个人中标,不然凑不足人数。

李默也没有权利干涉,听完后说:“六斤大哥,知足就好。”

可是这个春节,李默过得很不安静。

中国从八十年代出现一个奇怪的名词,叫双轨制,从物资到石油煤炭等资源,包括制度、税务、外汇、养老保险等福利、医疗、工资、教育等等,凡是资源,都有着双轨制度,并且没有像媒体上所说的后来消失了,它从出现就一直存在着……无处不在!

这个双轨制度也包括价格,制订之初用意确实是不错的,执行双轨制,可以保障从经济计划到市场经济的平稳过渡,还有一些领导也在犹豫不决,先执行,看情况,好则渐渐放开,不好也能立即收起来。

已经开始执行,包括一些家电,如电视机,特别是进口彩电,有门路的一台十八英寸彩电,一千多块钱就弄到了手,没有门路的,到商场去买吧,那种彩电不要票,但最少得两千多块钱。

不对比不知道李默的功劳,一对比,才知道李默的善意。

许多人又找上门,有一些亲戚,甚至许多根本就不知道从哪里叙起的亲戚,还有一些邻近村庄的百姓,与一些领导,还有一些人充大,代别人上门来求的。

李默带家电过来不算是投机倒把罪,他是倒贴的,不是赚钱的,想攀都攀不上。

然而李默只是一个普通的好人,不是滥好人、圣母,少数人还好说一点。余下的人……不说别的,破圩了,你们又在哪里?他被这些人弄烦了,正月初五,就去了巢市。说好的,机会只有一次,现在来求我,晚了!

李默打开门,将行李放下,来到书报亭,说:“蒋伯,我订的人民日报呢。”

这是他去年去美国前的嘱咐,给了老蒋几块钱,让他从那天起,每天留下一份人民日报。

“在这,这么早就回来啦?”

“家里亲戚太多,闹得不安。”

“都是这样,过年嘛,”老蒋安慰道,然后将一叠人民日报递到李默手中。李默抱回家,迅速地翻看着,翻到其中一张,他看了看,乐了起来。(未完待续。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